在互联网购物日益普及的今天,慢慢的变多的人选择在线购买各种商品,从日用品到高端电子科技类产品,甚至是特殊商品。
前段时间,江苏的一位男子因为网购娃娃,经历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又深感无奈的风波,这起事件迅速引发了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热议。
某天深夜,他习惯性地在某电子商务平台浏览商品时,偶然看到了一个标称“高端定制”的娃娃。
这款娃娃的图片看起来非常精美,各种细节都很到位,1.68米的完美身高、优质硅胶材质、细腻真实的手感,再配上精致的礼服和柔和的灯光效果,仿佛真人一般。
王先生心想,如果这个娃娃真的像描述的那样,那将是一个很好的陪伴,于是他大手一挥,花3700元下单了这款商品。
几天后,快递送到了王先生手中。怀着激动的心情,他拆开包装箱,终于见到了“她”。
这个娃娃看起来并没有宣传中的1.68米,经过他仔细的测量,发现实际高度直接缩水10厘米,变成了1.58米的娃娃。
无奈之下,男子将商家告上法庭,一场围绕虚假宣传和消费的人权益的较量就此展开。
在庭审中,王先生提供了商品页面的截图、订单信息、以及娃娃的实际照片和测量数据,证明商家存在很明显的虚假宣传行为。
商家则辩称,商品并无质量上的问题,1.58米的高度全部符合生产的基本工艺中的允许误差范围。
此外,他们坚称娃娃属于特殊商品,拆封后无法退货,且消费者已经对商品进行使用,不符合退货条件。
法院了解清楚事件原委后,就对娃娃的高度进行了检测,确认秦先生收到的娃娃确实只有1.58米,与宣传中标注的1.68米不符。
法院认定商家的宣传行为构成虚假宣传,并违反了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商家退还小王3700元货款,并承担156元的退货运费。
王先生的经历迅速引发热议,有人调侃这是“一场10厘米的较量”,也有的人觉得他较真。
但还是更多人支持他的选择:“如果连明明白白的标注都不能相信,那网购的便利还有什么意义?”
此案不仅展现了消费的人在面对不公时应有的勇气和智慧,也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,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,更要保持警惕。
网购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,但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,诚信都是商家和消费的人之间最基本的纽带。
只有在法律的监督下,这份纽带才能更牢固,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