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壳风格百变,正成为年轻人的时髦单品。24日晚,记者在仓山区一家连锁精品店的货架上看到,调配千变万化的图画、文字、镶嵌物、悬挂物等,即便一种类型的手机壳,也能变化出近百种不同的风格,加上9.9元的标价,招引不少顾客停步选择。
记者注意到,形形的手机壳中,印着特性宣言的“嘴替”手机壳正悄然占据年轻人的掌心。其间,既有“公主请发财”的祈福款,也有自嘲式的“薪酬一千八 整天笑哈哈”的生计哲学,更藏着“我不可谁行”的能量弹,每个案牍都是年轻人应对现代日子的价值折射和心情出口。
手机壳消费风格化也催热了“私家定制”。25日,记者随机翻开一个手机壳定制小程序,既能够再一次进行选择空白页自由发挥,也能够从全家福、宝宝拼图、秀恩爱等20种模板中任选一种,上传自己最喜欢的图片、文字等资料,着手规划一个绝无仅有的专属手机壳。
手机壳卖家林女士表明,手机壳正从配件晋级为“交际皮肤”,年轻人经过替换手机壳,显现特性、喜爱、档次等,表达对日子的情绪和考虑方法,在打破审美疲劳的一起,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缓解压力和焦虑,并为交际供给更多论题。
作为贴身物品,手机壳的质量怎么保证?不久前,浙江省商场监督管理局随机抽检20款价格不等的手机壳,对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等目标进行产品质量安全评价。成果显现,部分贱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。铅含量超支,不仅对人体细胞有害,还或许损坏骨骼、引发肾衰竭。此外,一些廉价手机壳的甲醛、苯系物超支,并伴有冲鼻气味,长时刻触摸会引发缓慢中毒。
“我都是从网购渠道购买美观的手机壳,没有重视过手机壳的原料,也不明白哪一种原料更安全。”市民邵先生说。
记者发现,不少线下手机壳门店没办法供给产品质检陈述,即便是一些价格在八九十元的手机壳,部分门店的店员也仅仅口头许诺“环保安全”并支撑售后,无法出示质检陈述,并且大都手机壳仅标示企业标准,而该品类现在暂无国家强制性履行标准,也未列入强制性认证商品目录。
电商渠道上的手机壳更是鱼龙混杂。记者在某网购渠道随机选择了5款手机壳,其间3款的包装上满是英文标示,均为无厂名、无质检、无标准的“三无”产品。少量线上手机壳商家会供给相关检测陈述,但陈述上连根本的检测样品类型、生产日期等信息都没有,对此客服回复,这一些信息会“脱敏处理”,有的则以手机质保时刻来搬运论题。
省商场监督管理局主张,优先选购液态硅胶或TPU手机壳,这两种原料一般无异味,捏起来柔软且有耐性。假如手机壳有冲鼻异味,或手感过于黏腻、掉色,且边际毛刺过多、按键卡顿,或许归于残次手机壳,不主张购买。
优先选择标有3C认证、集体标准T/CA105—2019《手机壳套通用标准》的手机壳。正规手机壳一般会在包装上注明原料,如食物级硅胶等。国家标准GB4806.7-2023要求用于食物的塑料首要应当满意搬迁率的要求,即塑料制品向食物搬迁的化学物质不能超支,以保证安全性。
防止购买气味冲鼻、价格过低的“三无”产品。省商场监督管理局提示,若手机壳只要细微塑料味,且通风半天后滋味可散失,问题往往不大。不过,即便购买正规产品,长时刻运用后也或许因磨损、老化等问题形成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开释,为了安全起见,主张定时替换手机壳,运用新壳前可用清水冲刷并通风放置一周。